榕树下每周精选 榕树下每周精选
 
走过西部

○(广州) 思蒙


  如果没有这趟西部之行,那么“西部开发”也许只能在我的字典
里定格为一种时髦——遥远而浪漫的时髦。
  今天,当有人再提起西部,再说起“西部开发”,我不再急于发
言。沉默不代表没有思考,相反,那实实在在的景象、那真真切切的
涩味、那带阳光色的笑脸、那沉甸甸的生活,这一切都让我对她——
西部,拥有了一份最形象的记忆,同时,也让我无法再以一种旁观者
的浪漫来关照她。


           (一)天水奇缘

  离开西安往西走便是著名的河西走廊,这里也是“丝绸之路”的
开端,天水、兰州、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敦煌,像一条金线般,繁华
鼎盛的长安便与“天似穹庐,笼罩四野”的天山内外连接了起来。
  我们离开西安后停留的第一站便是甘肃省的天水,不仅因为她那
美丽的名字,还因为她的外号——“塞外江南”。当然,更重要是为
了那座梦寐已久的“麦积山”,在那里曾凝聚了多少虔诚的信徒的执
着、无悔的追梦人的理想。在“处处是希望,处处无目标”的今天,
重走简单而坚定的古人留下的遗迹,冥想一下每一个泥塑、佛龛背后
平凡而古远的故事,这对我们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。
  由于是半夜到的天水,我们急急找了家招待所住下,第二天一早
便跳上一辆写着“麦积山”的一日游中巴。等到被轰隆隆拉到一个景
点并买了门票后才发现:这辆中巴要先在这个叫“仙迹岩”的“自然
景观”呆上半天才去我们的目的地——麦积山。城里人的多疑叫我们
马上联想到——被中巴司机和卖门票的联手“宰了”。
  怎么办?人生地不熟的,互相埋怨之余,我们开始怀疑司机趁我
们停留之际再回市区拉客。如此一想,顿时义愤填膺,我们决定冲出
山门看个究竟,如若假设成真,立马投奔其他过路车,决不再当“傻
子”。
  结果如何?我们再一次证明了那条真理——城里人总是无知而多
疑的。
  正在满脸汗水地修车的司机见我们这群“城里学生”半小时不到
便冲下山来,甚感疑惑:“你们、你们这就爬完山嘞?”看着他那红
彤彤的脸,我们的脸也烫起来,“我们、我们肚子饿了……”“对,
没力气爬了,先吃饱再说。”
  我们并没有完全撒谎,早餐没吃现在的确饿了,眨眼间我们便
“扫荡”了旁边的一家食店。什么天水柔柔、天水米瓜、米瓜凉皮,
这些都是用玉米、土豆、小麦等当地主食磨成面后做成糕,吃的时候
把糕切成条状或块状,再拌上辣椒等佐料就着吃的。看我们吃得香,
老板娘还特意抓了一把当地用来榨油吃的野果让我们尝个鲜。一直怀
着戒备心的我们,到这时终于完全放松了下来。
  当我们怀着简单而坦诚的心情去看这里的山水和人时,眼中的一
切都变了个样:原本还未开发好的平常景色透出了丝丝秀美之气,想
来在干旱贫瘠的塞外突然出现如此一片“山水”,的确可称“仙迹”;
而那些卖着“一毛钱一个苹果”、“五毛钱一盘葵花子”,晒得红黑
的脸上总挂着好奇而纯真的笑容的当地人,更让我们越来越体会
“简单朴实”的可爱。看来,狡猾的只是我们自己而已。
  下午,我们终于到了麦积山,果如司机所言,只需两个多小时我
们便游完了山上的所有石窟、佛龛。虽然经年累月的侵蚀、破坏使我
们已无法看到“逢龛必有佛,每壁必飞天”的盛况,但在这座麦垛形
山上,悬崖绝壁处那些叫人意想不到大小佛龛、石窟里那令人大吃一
惊的“佛陀世界”,已足够让我们驻足遐想……
  在瞬息万变、欲望膨胀的今天,试问我们中有多少人能仅仅为了
一种信仰、一个梦想而守住这份寂寞、熬过这种清贫呢?文明社会已
让我们复杂得难以适应简单了。但愿,那些拥有阳光色笑脸的人们除
了继承祖先留下的遗迹外,还继承下那份朴实和坚定。


            (二)陇上行

  离开天水,我们向兰州方向进发。一路上已无法再看到什么“江
南”景色,甚至能发现山上有几棵树也叫人惊喜。兰州的朋友说:
“革命时期的报信树肯定是这里的特产,这里一个山头才长一两棵树,
当然格外惹眼,可作报信之用。”
  虽然山荒地贫,可一路上坐火车往西走的人却有增无减,使我们
怀疑是否赶上了什么盛会。然而打听之下却只有一种答案——赶上
“西部大开发”了。
  “西部大开发”这个口号真有如此号召力?这叫我们这些没有赶
上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南下潮的南方小青年有些不敢相信。然而,看着
那些背着鼓鼓囊囊的行李、脸上写满希望的西去打工仔打工妹,那些
风尘仆仆却又踌躇满志的西行客商,那些衣着虽不光鲜脸上却洋溢着
期待和自豪的本地人,我们渐渐体会到了“西部大开发”的魅力。
  为了节省体力,我们买了从天水到兰州的普客车票,因为只有它
有位子坐。没想到这会让我们意外地来到全国最穷的县之一——陇西。
  普客火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慢得多,几乎每十分钟停一次。开车
不久,我们便发现自己在车厢里特别惹眼,原来这是方便当地人来往
于各村的专列,看着当地人好奇的眼神,我们又开始警惕起来。
  缺乏出门经验的我们刚到一小站,便急忙开窗透气,谁知刚开了
一条小缝,一双手突然从窗外伸入,不等我们反应过来,窗户已被轰
然打开,一条大汉跳将进来。我们吓得面如土色,只能紧抓行李作最
后的挣扎。然而大汉看都不看我们一眼,急忙招呼车下的同伴把一箱
箱货物从打开的窗户塞入车厢。
  后来我们才知道,大汉原是当地一个收鸡蛋的小老板,每天在沿
线收集鸡蛋再成批卖出,为及时运货上车而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,没
想到却被我们误认作“劫车匪徒”。为感谢我们大开“方便之窗”,
小老板特别热情地与我们聊了起来。原来此车要到晚上才能到达兰州,
惊魂未定的我们很快接受了小老板的建议,决定在陇西下车,再转签
去兰州的特快。
  下了陇西站,我们发现去兰州的特快要两小时后才到。就这样,
我们在陇西街头逛开了。我们寻找的第一个目标是——饭店,好不容
易找到家整洁些的坐进去,兰州的朋友却警告:“这里可是缺水的地
方,别想吃得痛痛快快啊。”“你怎么知道?”一听缺水,我便紧张
起来。“你看,那就是缺水的标志。”朋友指了指一辆停在店旁的手
推车,“我们这里凡缺水的地方都用这种水车。”
  果然不出朋友所料,这里的厕所没水洗手,不过她也解释不了为
什么这里连喝的水也是乳白色的。“也许,为了节约水就拿面汤来喝
吧。”
  唉,肚子饿起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,虽然他们都说味道怪怪的,
我还是吃了一大碗放满了香料的鸡蛋面。然而,五分钟后我的舌头开
始发生“化学反应”,吃什么都带苦味,连吞口唾沫都是涩涩的。开
始朋友们还笑话我,可等他们自己吃当地买的葡萄也吃出涩味时,他
们终于也笑不出来了。回想起那光秃秃的山头、那泛着白光的田野、
那乳白色的饮用水,一个中学地理里学的名词突然出现于我们的脑海
——盐碱地!事后我们才知道这里是全国最穷的县之一,估计那白花
花的盐碱地要负主要责任。
  到兰州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,要了一碗老陈醋喝了下去。然而,
不知是否心理作用,酸碱中和也无法完全恢复我的味觉,我依然吃什
么都觉得带涩味,甚至著名的“六月蜜”桃也吃不出那股别人口中的
清甜劲儿。
  一直梦想要到贫困地区体验生活的我,没想到与贫瘠的陇西虽仅
是擦身而过,却留下了如此强烈的味觉感受。我不知道如果真的留在
那里会是一种什么情形,但至少现在我知道:那离浪漫很远很远。由
此,我开始重新审视拓荒者们的选择,重新认识这片古老而厚实的土
地。


           (三)遭遇青海湖

  由于时间关系,我们放弃了往敦煌走的计划,决定绕道西宁,到
青藏高原的边缘体验一下高寒地区的生活。
  刚到西宁,首先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满街的伊斯兰风情。其实,在
广州也应该有不少回民,也许是我孤陋寡闻,或是他们都选择了沉默
吧,反正这里透出的浓烈的民族风情、宗教色彩是我在广州不曾体会
的。
  在西宁,你可以看到满街五颜六色的穆斯林帽子、头巾,听到从
大清真寺传来的悠远凝重的诵经号角,闻到一阵阵叫人垂涎的羊肉沙
锅的香味……总之,这里的一切叫你对那星星伴月亮的清真图案有了
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。
  好奇的我们走入一家民族服饰店,对精美的头巾爱不释手之余不
禁问:“这头巾怎么卖?”售货员好奇的眼神让我们突然想到:汉人
买穆斯林头巾,会不会犯了民族禁忌?售货员果然打量着我们问:
“你们是汉族吧?”“对不起,我们只是想作个纪念。”我们忙解释
着,准备开溜。谁知售货员莞尔一笑:“我可没说你们不能买,只是
很少有汉人买这个的,所以想问清楚。”
  售货员是位美丽的回族姑娘,得知我们是游客,她热情地介绍了
附近的旅游点,还为我们挑选了适合各人的头巾、配饰,甚至教我们
如何像回族妇女那样戴在头上。
  有了这次愉快的与少数民族交往的经历,我们便有些得意起来。
戴着刚买的头巾,我们兴冲冲地来到著名的大清真寺留影。照着照着,
镜头对准了几位一直坐在旁边的穆斯林老人,一位同伴甚至靠到了他
们身边。“退出去!”突然一声大喝,忘形的我们一下清醒过来,规
规矩矩地退了出去。原来我们一不小心,站进了非穆斯林的禁区。到
这时,我们才略略体味出与少数民族交往得“有礼有节”的内涵。
  青藏高原不是藏民的聚居地吗?怎么只见回民呢?到了这里我才
明白藏族是真正属于高寒地区的民族,在西宁市里并不多见,只有过
了日月山进入海拔高达两千多米的藏区后,才常见起来。
  真实的藏民与电视中的无异,古铜的肤色、宽大的藏袍,见到我
们这些游客,时而露出好奇的神色,时而绽开灿烂的笑容,有的还不
失时机地推销他们的“摄影道具”——小羊羔、大牦牛、美丽的藏袍、
洁白的哈达。一路走来我发现,越接近旅游区乡民便越具“经济头脑”。
看来,旅游开发不仅仅是开发了旅游景点而已,这对地区经济发展应
是大有帮助。但作为一名自私的游客,我到藏区的最大愿望却是到一
户藏民的家里,享受他们自家酿的青稞酒、自己做的粘粑以及纯真俭
朴的友情。也许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种奢求吧,我在青海湖畔没
有实现这个愿望。但是,美丽的青海湖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了我的奢求。
  当我被车窗外成片嫩黄的油菜花地吸引时,导游突然指着天边说:
“你们看,连着天的那片就是青海湖。”
  啊,果真是连着天的一片海蓝呀!就像悬在碧空白云与遍地黄花
间的一颗海蓝色的明珠,又像九天玄女从空中垂下的一泓蓝得闪亮的
缎带,我们除了以默然的沉醉来回报大自然的馈赠外想不出其他更好
的表达。
  沧海桑田,曾经是一片汪洋的青藏高原如今隆起,成了世界屋脊,
只有这“沧海遗珠”——青海湖,依然以“海”的姿态屹立在这里——
世界之颠。也许,只有她才是这片神奇土地的最佳见证人,只有她才
明白这里所有生灵的沉沉浮浮、快乐和悲哀。
  作为一名过客,我惊叹于她的美丽深沉之余,只能以诚挚送上对
这里一切的最深的祝福。
  就这样,青海湖以她的“绝色”为我们此次西部之行画上了一个
句号。不,应该是分号,我想我还会来这里。

 

返回目录

【声明】榕树下每周精选的所有文章,版权属作者个人所有,
其他网站或媒体如要转载,请与榕树下主编联系。

感谢“榕树下”授权,本书由“E书时空”免费制作;
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,请光临
http://www.eshunet.com/

 
        

 

榕树下每周精选